心靈小憩 > 影像先知的心靈世界
【奇士勞斯基】 綜論:生命的凝視
劉鎮歐
奇士勞斯基的電影事業是濫觴於記錄片;獨特的拍片風格使他在六十、七十年代的波蘭影壇獨領風騷。
奇士勞斯基的電影事業是濫觴於記錄片;獨特的拍片風格使他在六十、七十年代的波蘭影壇獨領風騷。
【奇士勞斯基】 綜論:沈默的生命見證人
劉鎮歐
《十誡》的每一誡影片都是各自可以成為獨立的單元,而導演奇士勞斯基也動用了不同的演員和攝影師,來賦予此一系列不同的情感、風格、與視野。
《十誡》的每一誡影片都是各自可以成為獨立的單元,而導演奇士勞斯基也動用了不同的演員和攝影師,來賦予此一系列不同的情感、風格、與視野。
【奇士勞斯基】 綜論:訪問奇士勞斯基
劉鎮歐編譯
我覺得自己是波蘭人。更特別的是,我覺得自己是來自波蘭東北部小村莊的人。
我覺得自己是波蘭人。更特別的是,我覺得自己是來自波蘭東北部小村莊的人。
【奇士勞斯基】 綜論: 奇士勞斯基語粹
劉鎮歐整理
我拍過的電影,從第一部到最近的一部,每一部都在講一群找不到自己方向、不曉得該如何生活、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的人--一些迫切在尋找的人們,他們企圖尋找一些最基本的答
我拍過的電影,從第一部到最近的一部,每一部都在講一群找不到自己方向、不曉得該如何生活、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的人--一些迫切在尋找的人們,他們企圖尋找一些最基本的答
【奇士勞斯基】 綜論:與法國革命精神的對話
劉鎮歐
「自由、平等、博愛」這三個名詞的現代功能是什麼?讓我們針對人性化、隱私和個人的層面,而非哲學、更非政治或社會的層面來討論。西方世界已將這三種觀念在政治和社會層面上付諸
「自由、平等、博愛」這三個名詞的現代功能是什麼?讓我們針對人性化、隱私和個人的層面,而非哲學、更非政治或社會的層面來討論。西方世界已將這三種觀念在政治和社會層面上付諸
【奇士勞斯基】 「十誡」之第一誡《生命無常》
陳韻琳
第一誡「生命無常」,內涵跟聖經中「除了上帝,你不可有別的神」隱隱相關。
第一誡「生命無常」,內涵跟聖經中「除了上帝,你不可有別的神」隱隱相關。
【奇士勞斯基】 「十誡」之第二誡《進退維谷》
陳韻琳
他經歷戰爭與全家摯愛之人的死,獨剩他一人,但他行醫,他仍堅持生命的意義、值得為生命奮戰的信念,對他而言,生命仍是一個又一個的動人故事。
他經歷戰爭與全家摯愛之人的死,獨剩他一人,但他行醫,他仍堅持生命的意義、值得為生命奮戰的信念,對他而言,生命仍是一個又一個的動人故事。
【奇士勞斯基】 「十誡」之第五誡《殺人影片》
tjh
懲罰是一種報復,尤其當它意在傷害罪犯,而不是預防犯罪時。法律帶著報復意味,它真的是為無辜的人著想嗎?
懲罰是一種報復,尤其當它意在傷害罪犯,而不是預防犯罪時。法律帶著報復意味,它真的是為無辜的人著想嗎?
【奇士勞斯基】 「十誡」之第六誡《愛情短片》
陳韻琳
馬格德琳擁有的心靈,是被男人玩過又拋棄數次、徹底對愛情幻滅、肉體也徹底被羞辱過的心靈。她轉而羞辱湯姆
馬格德琳擁有的心靈,是被男人玩過又拋棄數次、徹底對愛情幻滅、肉體也徹底被羞辱過的心靈。她轉而羞辱湯姆
【奇士勞斯基】 「十誡」之第八誡《心靈之罪》
陳韻琳
有些錯誤是無法挽回的,只能接受事實、選擇饒恕,並繼續堅持所信,用心聆聽內心深處愛與正義的呼聲。
有些錯誤是無法挽回的,只能接受事實、選擇饒恕,並繼續堅持所信,用心聆聽內心深處愛與正義的呼聲。
【奇士勞斯基】 陌生人在生命中的交織——《雙面薇若妮卡》中的陌生人哲學
陳韻琳
一個陌生人的微笑可能救了你!生命之無上價值,正在愛的一切可能性上。
一個陌生人的微笑可能救了你!生命之無上價值,正在愛的一切可能性上。
【奇士勞斯基】 記憶、愛與自由 ── 《藍色情挑》的音樂蘊意
陳韻琳
真正的愛與合一,絕不是壓抑遺忘傷痕與死亡,冷漠也絕不可能達至真正的新生。
真正的愛與合一,絕不是壓抑遺忘傷痕與死亡,冷漠也絕不可能達至真正的新生。
【奇士勞斯基】我們真的對他人無能為力?——《紅色情深》導覽
sbf
我們要如何超越過去的負面經驗,真正的饒恕人?真正的被饒恕?我們又要從何尋得勇氣,向著我們明知很可能傷害我們的人,依然有真心、有熱愛?
我們要如何超越過去的負面經驗,真正的饒恕人?真正的被饒恕?我們又要從何尋得勇氣,向著我們明知很可能傷害我們的人,依然有真心、有熱愛?
【塔可夫斯基】因戰爭而怵目驚心的成長——《伊凡的少年時代》
陳韻琳
伊凡從兒童成長為男人是瞬間的事。就在他母親與妹妹被敵人打死片刻,他的世界碎裂成兩半。
伊凡從兒童成長為男人是瞬間的事。就在他母親與妹妹被敵人打死片刻,他的世界碎裂成兩半。
【塔可夫斯基】承負苦罪的藝術家使命——《安德烈‧魯布列夫》
陳韻琳
塔可夫斯基用戰爭作為苦難議題最沈重的象徵,透過安德烈‧魯布列夫這個藝術家修士入世受苦的心路歷程,從以沈默贖罪、不再作畫向上帝抗議,最終回到上帝面前,為上帝而畫,作為塔
塔可夫斯基用戰爭作為苦難議題最沈重的象徵,透過安德烈‧魯布列夫這個藝術家修士入世受苦的心路歷程,從以沈默贖罪、不再作畫向上帝抗議,最終回到上帝面前,為上帝而畫,作為塔
柏格曼與塔可夫斯基的中期電影——《野草莓》與《鏡子》
陳韻琳
柏格曼和塔可夫斯基中期作品主題的驚人的相似性,實在是叫人很驚奇的。不過,他們的電影語彙已經很明顯的走向不一樣的形式,面對童年創傷,態度也很不一致。
柏格曼和塔可夫斯基中期作品主題的驚人的相似性,實在是叫人很驚奇的。不過,他們的電影語彙已經很明顯的走向不一樣的形式,面對童年創傷,態度也很不一致。
【塔可夫斯基】塔可夫斯基的電影終末之語——《犧牲》
陳韻琳
太初有道,上帝以話語創造了這個曾經很完美的世界,也需要透過上帝的道──基督──的代償苦罪,讓人與世界回到起初的完美。
太初有道,上帝以話語創造了這個曾經很完美的世界,也需要透過上帝的道──基督──的代償苦罪,讓人與世界回到起初的完美。
【塔可夫斯基】塔可夫斯基語粹:《雕刻時光》書摘
陳韻琳
藝術是神秘符號,他看起來如同一則啟示、一種無時無刻的殷殷期盼,盼能以直覺、並且一勞永逸的參透世界所有的法則
藝術是神秘符號,他看起來如同一則啟示、一種無時無刻的殷殷期盼,盼能以直覺、並且一勞永逸的參透世界所有的法則
【柏格曼】尋找救贖的騎士
陳韻琳
柏格曼說:「我對上帝的興趣已經消失了,現在我只對人和人的行為有興趣。」
柏格曼說:「我對上帝的興趣已經消失了,現在我只對人和人的行為有興趣。」
【柏格曼】愛情能帶來救贖與希望?——《莫妮卡》
陳韻琳
愛情與婚姻,最讓身為藝術家的柏格曼惶惑的,就是為何兩人生活在一起久了,就愈變愈像?這對不時需要驚異感來激發創造靈感的柏格曼而言,幾乎是個災難。
愛情與婚姻,最讓身為藝術家的柏格曼惶惑的,就是為何兩人生活在一起久了,就愈變愈像?這對不時需要驚異感來激發創造靈感的柏格曼而言,幾乎是個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