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學生群
蔡宛蓉
蝴蝶在許多片子裡,都扮演畫龍點睛的角色,大多是象徵生命轉化的部分,但是在這部片中的意義令我感到驚奇。我非常愛看電影,但不包括日本片,可能看了一些太過灰暗的片子影響對日片的觀感(例如日本人實在太壓抑或變態之類)但這部片令我感到驚奇,以後也會用更開闊的心胸去觀賞日本片。
這部片我感受最深刻的,是探討新舊文化及價值觀差異的部分。日本跟華人在某些很價值觀很雷同,像是對感情的壓抑,大男人主義和職業觀念等。
「壓抑」是很不健康的情感型態,在片中良多隱藏自己失業,淳史對爸爸的思念,利子對兒子的思念和對丈夫出軌的忍耐,由香里搭上巴士離開後嘆的那一口氣…。唯一沒壓抑的,大概就是老父親對大兒子的驕傲及肯定,和對小兒子的失望與諷刺,這樣的感情釋放卻是傷人的。哪怕是老爸爸對淳君的關心,對病患的擔心,看在良多的眼裡,都是曾經渴望卻失去的。也許比較適當的,是姐姐總在家人之間做潤滑劑及傳聲筒的角色,讓彼此知道對方的感受。
電影在利子追蝴蝶時,對我而言達到了高峰,利子輕描淡寫,卻用眼神和雙手表現出她多想再握一次純平的手,也許和上車前和良多一家握手一樣,事實上都是更渴望擁抱吧!不要再壓抑自己對家人的愛,否則這一切,就只能化成蝴蝶,再怎麼抓,也只能抓住回憶…。
劉慧智
※良多將撕破的作文重新黏好,您覺得他為什麼這麼做?您如何解讀他的心情?
我不認為這部影片是沉重的不圓滿,反而是正常家庭的一個擴大鏡頭,濃縮在兩天一夜的處理,讓呈現得到共鳴,從它的得獎就可以知道。其實人生太多的沉重又何止這冰上一角呢?家中的媽媽如果沒有犧牲的忍耐又何談這場家庭相聚呢?難道媽媽的偏愛不可以成為她面對諸多不公的寄託嗎?良多已經成人,父母也力不從心,該化解每人的憂愁有他的一份責任,姐姐在努力做,但誰都不是救世主,新入家門經歷過喪夫的新媽媽是否要重演人間逃不掉的悲情的?
事實上人間就是這樣一代一代的無奈,誰也救不了誰,電影給我們的有如宿舍論:家家都有不同的狀況,安慰自己被同理到的心足矣。怎樣才能有突破口呢?良多那為自己天真時許下的願望作文憤怒,孩子完成父母的期待如今還在上演,只是導演把問題攤開,讓已成人的「良多們」思考如何要求下一代而已,但改變善的機率不高。他偷偷去黏那張作文,回憶著,思索著,他有結果嗎?我們看到影像中,他放下了,擺在桌面,認為破碎的關係無從努力了,他告訴自己的良心:父母傷害的,我盡力原諒了,往下就隨事件自己去發展吧,甚至我猜他想的是兩天就離開現場了,父母繼續他們的偏心,他自己繼續他無根被忽視的拼搏。也許哥哥也是不情願地背負父母的期待而無可奈何呢?但先走的立為英雄了,任活人如何努力也無濟於事,人就是這樣活在別人的比較與評論中。人的論斷並不準確,但樂此不疲。我們做父母的有意無意都在做著這樣的榜樣與傳承。
蔡淑貞
※我對於橫山家之味劇中的台詞,爺爺說:「明明就是我辛苦賺錢養家,為什麼老是說奶奶家!」特別印象深刻,先不談論一個以職場為人生目標的大男人,為何敏感的在意於兒孫的一個隨口說出的家的代名詞而不悅,就人的一生所奮鬥所為何來,也許在年輕氣盛之時以事業為重的男性,往往認為職場便是我的價值,兒女和家庭理所當然因為我的付出而不可忽視我的存在,即或我是如此的冷漠於家人的關係和對妻子的情愛。
而劇中的奶奶利子是一位壓抑性恪的女性,在發現丈夫偷情的實證時,竟然可以背著孩子,冷靜的走在橫濱的街頭,甚至買下一曲紀念之歌,在三十年後用一個事不關己的平淡口氣,揭發丈夫出軌的罪行。
從看到黃蠂,便失魂落魄的思念兒子的母親的情節,可以理解她是一個心中充滿柔情愛意的女人,對於丈夫的疼惜,相信也有一定程度的的渴慕,雖然一向無法得到滿足,卻無損於她對家的悍衛,寧願隱忍各種委曲也要保全家庭,但也從她以幽默和潮諷的方式述訴家庭過往的種種趣事和點點滴滴中,發現她有一種灑脫的自信之美。
在和兒子的家庭道別時,母親只是想用握手表示自己的不捨,卻遭到兒子冷淡的反抗,到了車上兒子對於和父母相聚的時光,並沒有表示得到溫暖、愛和被愛的感受,反倒決定減少回家的次數,這些種種的反應,都源於兒子心中對父母某些不滿,一個人到了獨立的歲數還沒學會饒恕父母,其實對自己何嚐不是一種懲罰,因為對父母的愛和回報是一種自我的滿足。
兒女各自返家之後,再度只剩老夫妻兩人,在往回家的路上,明明近在咫尺的兩個人,竟然隔街而行,而丈夫的談話內容竟是責備妻子說:「你握什麼手…」。
從爺爺計較「奶奶家」或是「爺爺家」的反應看來,這個外表倔強的男人其實心裡是在意這些兒孫的親情的,但却偏偏要指責信手捻來就可表達愛意的老伴,這似乎也薀含著忌妒的意味在裡面。
父母相繼過世,讓盤算著一年要回家幾次的兒子失算了,兒子的家庭加入新成員而一起走遠的片尾情節,我想到生活模式可以展開新頁,但也會重踏覆徹。
Cheng Ming-shih
※啟鳳老師昨天分享的好好,台風很穩,故事說得很精采,對於這種有深刻內心戲的電影,好像她講得特別好。我看了一下大家的觀影情形,大多數人都很入戲。好現象,期待大家投入一起來分享。樓上幾位同學還有其他自己開討論主題的同學的看法都很棒,相較於去年的我們,你們真的很厲害,我們雖早上一年,但皮可要繃緊了!
我看這部電影印象最深的,就是父親這個角色,原因無他,這個角色觸到我婚姻生活中與姻親相處之痛。我想很多人都生活在比的世界中,小時候比成績,長大比事業,連老婆先生都可以拿出來比,我就是那個經常被比之後比輸的人,在信仰中我重新找到自己的價值,重新定位自己,但卻不被接受,即使在基督教家庭中仍會被拿出來比,甚至自己孩子也被拿出來比。但是,老人家就是如此,他們的時間有限,他們也深知如此,對他們而言,好的過去,就是值得一談再談,不好的,還談什麼?他們的價值觀,已經很難再改變了,因此,電影中,良多處理的很好,他選擇放下,不再與父母計較,雖然很難過,但也只好如此。良多放下,他的姐姐也如此,他的太太也如此,選擇不去計較,因此,當良多在電影最後講,過年就不要再回來時,他太太很技巧的改為,就不要過夜好了,回來還是要回來的,因為利子如此的大費周章準備一切,為的是什麼,還不是家人能在他兩老人家有生之年,多見幾次面嗎?這不是也就是經常發生在我們周遭的故事嗎?我就是故事中的一角。
良多選擇放下,也有助於他與繼子淳史間的互動,為此,他的太太還特別鼓勵他與淳史共浴,增進兩人間的感情,我自己看是很精采的一段。看看良多,也想想自己,不是也有很多要學的地方嗎?我們還能跟自己的父母親人,親戚有什麼好計較的?重要的是自己活得快不快樂,是不是活在神要我活的人生計畫中。雖然父母親沒有辦法等良多衣錦還鄉開著車帶父母去看足球 、逛街,但我們也看到最後良多至少也有一輛車了,也許在他的生活中,或是以中國人的標準,這也算得上是五子登科的一子吧!也算小有所成,何況也多了一個可愛的女兒,在經濟掛帥的今日,一個男人能如此養一個家,雖然算不上是富有,但這好歹也是良多努力的結果,即使良多終其一生都沒有成為醫生,如父親之願,但似乎也足堪告慰父母在天之靈,我們又何能輕視像良多這樣的人呢?
為成人說故事,或是看電影說故事,很多時候是藉著電影的內容,重新整理自己的過去生命,也重新面對自己,更重要的是找到神所創造的我是什麼樣的我,也期待自己能活充精采的人生。
吳東烈
※您覺得橫山家父子之間的溝通問題是如何發生的?如果是您,您會如何處理?
父子之間的溝通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我在觀看這部電影時,也一直在思考父子之間的溝通,在這裡簡單地描述一下自己的經驗與領受:
1、父子(或其他家人間,甚至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亦然,但此處僅著眼於父子之間)的溝通會越走越狹隘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當兒子年紀越長卻越離開父親的期待時,溝通就變成一件不得不碰卻又不想碰的苦差事。換句話說,兒子沒有實現父親的期待也就等於兒子毀滅了父親的一個希望。我記得大學老師曾經問我們一個問題:父親抱著幼小嬰兒的時候為什麼會開心地笑?同學們或許回答因為嬰兒可愛,或許回答因為嬰兒像爸爸;但是老師說,都不是,因為爸爸抱著不只是一個嬰兒,更是抱著一個希望。大學時候的我不太明聊這種意境與心情,直到自己為人父之後,才發現雖然自己已經是個基督徒了,明白主的帶領是生命與生活的倚靠,卻仍在不知不覺中把自己的希望或未能實現的夢想加在孩子身上。當孩子自幼無能為力地分辨與理解時,只好全盤接受,然而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越來越大的孩子慢慢發覺到自己所選擇的開始離父親的期望越來越遠時,溝通,就只落得表面日行工作而沒有愛在其中聯結了。
2、父子雙方都太想去改變對方成為符合自己心意的樣子,這也造成溝通上的變質與無力。父親期待孩子實現自己的夢想;孩子又未嘗不願父親站在自己這邊全力支持自己的夢想呢?但發現無法去改變對方根深蒂固的想法時,溝通就變成一個吃力不討好,其實是自討罪受的工作了,能免則免吧!
3、我記得在國中的時候,有一年全家回台南爺爺家,也是兩天一夜的行程。我發現,好多時候都只是祖孫三代默默不語,坐著喝茶。我納悶著,終於在回家的高速公路上我問開車的爸爸說:爸,我們幾乎一年才回來台南一次,你怎麼跟爺爺都沒話講啊? 我到現在都清楚記著父親的臉,他沉默了一陣,然後嚴肅卻又帶著懊悔的眼神說:男人就是這樣,等以後,我們也是這樣。行筆至此,我真的感謝讚美主;的確,父親說中一半,在36歲信主之前,我真的越來越不願意和父親有所交談,我討厭他問我工作上的事,問我的生活,問我的一切;然而,因著主的帶領,這幾年我們親子的關係又慢慢走上坡,尤其是女兒的出生,讓我更有「藉口」來親近我曾經排斥過的父親。這裡我想說的是,歷史教育的包袱也是造成父子溝通不良的一個因素,尤其對我們東方人來說更是如此。父親不是沒有愛,只是不知道怎樣有效地表現愛,尤其當孩子一天天長大時,往往只拿父親對待自己的方法來對待自己的孩子,然後給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男人就是這樣。
4、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沒有從頭到尾看過完整的《橫山家之味》,也真不知道他們之間溝通的問題到底是如何產生?也僅就在課堂上觀看的電影片段有所領受而做些回應。至於「如果是我,我會如何處理?」主耶穌說:凡飲我的水就永遠不渴。父子的良好溝通也曾經是我的渴望,惟有信靠主的話語,由主帶領,才能在任何的問題(或渴望中)永遠不渴。
張詠雯
溫柔的力量
這部片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角色是母親利子,從介紹的片段中,利子是一個傳統的家庭主婦角色,一手包辦打理全家人的生活所需,面對一樣的喪子之痛,對次子的期望及再婚擔憂,對導致長子身故的良雄,先生早年的外遇,處心積慮想打娘家主意的女兒…相對於作父親的嚴肅表情,冷漠的背影,對立的言語,不友善的評論,利子所言所行是溫柔的,緩和的,技巧性的,但背後卻帶出操控的力量,她的溫柔是:可以不必呼天搶地,卻告訴你最深切的喪子之痛,可以不用論斤稱兩,就讓次子知道自己永遠取代不了大哥地位,可以勿需一哭二鬧,足以讓背叛的配偶最深的懊悔,看似寬容邀請,讓被救的良雄用一輩子良心還債,看似簡單握手,為的是無形的牽住兒女的心。面對愛恨情仇的情感,她用沈靜的溫柔回應,她掌握全家人的心思意念,有時直指核心,有時卻不說破;這樣的以「靜」制「動」,「說」與「不說」,有時是掌控,有時是情緒勒索,有時也是無聲的影響力。(片尾次子繼續傳講蝴蝶傳說)突然對母親的角色肅然起敬了起來。
記得去年上課時候,學習到選擇說故事題材很重要,這次啟鳳老師選擇是一部「看似平淡無奇」卻「內心戲十足」的電影:真的故事,真實到就像在你我家中發生的故事;善的理解,面對同樣的問題--失落,每個角色情感表現的差異:有人哀愁、有人憤怒,唯有理解才能尊重表達方式的差異;美的和解,除非能看見每個人背後的隱言,才能在真實情感中和解,否則生活也可以讓人有了無新意的誤解。「說破」但要讓觀眾自己嚐到「味道」,太高難度挑戰了,啟鳳老師做到了。
陳慧君
謝謝啟鳳老師事先的「破梗」解說,讓一向不太愛思想、也不常看電影的我,欣賞這部緩慢、沉重的電影時,有些方向與指引,更能融入故事情節中。
我對片中的母親利子特有感覺!她是個典型的傳統女性,勇敢、堅毅、韌性,為了家庭可以無條件的奉獻。利子可以為家人準備餐食中愉悅地回憶從前;可以與二媳婦由香里一起看著家人過往的照片,互動親切、熱絡,並大方地送媳婦兒和服;當利子哼唱老歌「藍燈下的橫濱」,輕描淡寫當年如何發現丈夫背叛的不堪過往時,真是令人心疼又驚訝-為了維繫這個家,在她數十年隱忍歲月裡的內心是如何淌血、撕裂!本以為她是個好婆婆,但根據啟鳳老師「導覽」時,說利子背後批評喪偶再嫁的由香里是「二手貨」(剪輯後的影片沒播出),令人覺得她很刻薄、不厚道;當她追著以為是長子純平化身的黃蝶時,流露出慈母無盡的思子之情,使人鼻酸;但利子對導致純平溺斃的少年,因無法完全饒恕而彼此折磨,不免替她扼腕:何苦讓自己活得如此辛苦;當她想握著次子良多的手卻被拒絕時,我看到一位老人家對愛的小小渴望竟也無法滿足。
為了悼念亡者純平,難得相聚的橫山一家人,卻因各人內心的傷痛、矜持、怨恨、不安,飯桌竟然成為「競技場」,彼此過招,而非享受美食、情感交流的所在。一位在影片中始終沒有出現的亡者,卻牽引著全家的思緒、生活。我們總是對不存在的有更多的想像,因此良多承載著父母對他的比較、期待與壓力。當我母親對我二弟有所不滿時,居然把希望寄託在已故的大兒子身上:「如果永勳還活著的話,他一定……」這對盡心盡力奉養寡母的二弟是非常不公平的,所以我很能同理良多的感受!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受造者,在上帝的眼中看為寶貝,我們要懂得彼此欣賞、幫補、接納。
「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雅3:14)所以愛要及時,要把握當下。良多再等等,遲了一步,終究沒能跟父親一起去看足球賽,也無法讓一直想乘坐兒子汽車的母親如願,徒留懊悔與感傷。我與母親的關係一直不好,即使現在年過半百,對母親還是非常懼怕。但在我先生的鼓勵與陪伴下,最近較常邀她出遊、餐敘,每次分手時,媽媽都一再向我和先生說:「謝謝你們!我今天真的好高興,好開心喔!」看著媽媽像孩童般的興奮、滿足,我忍不住濕了眼眶!她真的老了,好孤單、好寂寞,需要人陪伴,更需要聽聞福音!這部電影給了我動力,「今天不做,明天必要後悔!」
汪世曦
※這部電影中您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誰?請說說他(她)有什麼特別的地方,讓您印象深刻?
在這部電影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良雄。雖然他在劇中出現的時間很短,但卻是十分關鍵的人物。因為促成這場家庭聚會的主角純平,就是為了救良雄而犧牲了生命。純平的死是橫山家的悲劇,良雄雖不是橫山家的人,但他也因橫山家成了悲劇人物。現就從劇情本身、恭平醫生、利子、良多的觀點來看良雄在劇中的角色,有那些部分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
1、劇情中的良雄:
導演為了塑造良雄的角色,在場景設計上特別強調了一些重點。當鏡頭出現良雄時,就看到一位身材肥胖的人不停地在吃東西、說話。當良雄說到為死去的純平感到滿心的愧疚與感謝時,數度鞠躬道歉,顯得十分卑微。良雄吃完東西後,轉身向純平的相片哀悼,這時看到良雄的背已被汗滲濕了一大片,鏡頭也刻意帶到良雄腳上黑黑髒髒的襪子,淳史看到了還不停地竊笑著。接著良雄起身,還因身體過於笨重,差點跌倒。這些場景的設計讓良雄在劇中看起來是多麼一位好吃、不體面、邋遢、笨拙的人物。
2、恭平眼中的良雄:
恭平醫生始終背對著良雄,看都不看他一眼,也不說話。當良雄離去時,恭平開始按捺不住忿忿不平的情緒說:「那種人、那種人、為了那種廢物的一條命,為什麼要犧牲我的兒子...。」接著以誇張的說法來批評良雄的工作,說媒體界有什麼了不起、充其量不過是個打工仔、只想依賴公司苟且偷生,這種人活著也不會有什麼出息。在恭平先生的眼中,良雄是個失敗的人,大學曾經休學,現在也沒有正式的工作,只能暫時打工。而為什麼自己這麼優秀的長子純平,將來要繼承他醫生事業的,竟然要為了這種廢物,沒有出息的人當替死鬼,天理何在?
3、利子眼中的良雄:
當良雄離開橫山家後,利子開始批評良雄的好吃和體重,並諷刺他像個相撲選手,還調侃他說話用錯詞。看似利子每年善意的邀請良雄來參加純平的忌日,其實她是刻意地要折磨他,因為利子說:「才十年就淡忘,太便宜他了!」又說:「每年讓他痛苦一回,這樣應該不算過份!」不論良多怎麼相勸,利子堅決每年一定要邀請良雄赴約。良雄在利子眼中不但是個好吃、肥胖、沒學問的差勁人物,也是殺害他兒子的殺人兇手。這股對良雄的積怨,利子始終耿耿於懷,並以折磨良雄為他抒發怨恨的手段﹗
4、良多眼中的良雄:
相較於橫山夫婦對良雄的敵意,良多倒是對良雄充滿了關懷與憐憫。良多認為良雄雖然在廣告公司打工,但也是份不錯的工作。良多還鼓勵良雄說:「你才25歲,努力就會有希望的。」當恭平醫生非事實地批評良雄時,良多也幫著良雄說話。良多也勸利子放過良雄,不要每年再邀他過來。在良雄的身上,良多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因為良多在父親的眼中,也是個沒有出息的人。為了避免讓父親失望,良多還要隱瞞他失業的事實。當聽到父母親不斷地批評良雄時,良多以嚴厲的語氣激動地說:「不要擅自比較他人的人生,我想他一定很努力了,或許只是未必事事如意,可是爸爸卻直接批評他沒出息。」「大哥如果還活著,也不見得有出息,人是很難講的。」良多的這番說詞像是為自己辯護,因為他父母親不就是常拿他與純平比較,而無論良多怎麼努力總是比不過純平。
橫山夫婦眼中的良雄一生背負著殺他們兒子的罪名,一生活在罪的陰影下。但就像良多所說,這根本不是良雄的錯,有誰願意間接地殺害一個救你性命的恩人?更殘忍的是,利子還每年邀請良雄來祭拜純平、每年提醒他所犯的錯誤、每年使他羞愧地向橫山家人鞠躬道歉。這樣地折磨良雄,多少也是使良雄意志消沈的原因,因為良雄說他自己除了健康以外,沒其他優點;當良多鼓勵他時,他卻說:「我的人生已經無望了﹗」聽起來多令人感到悲哀﹗良雄對自己絕望的感嘆,難道就是橫山夫婦想要的結果?利子的報復就能使純平死而復生?利子說:「無人能怪罪才是最痛苦的。」但是怪罪於良雄就能使他比較不痛苦嗎?我覺得橫山夫婦失去愛子心中的痛苦,不是用批評與報復來解決,而是決定在愛與寬恕中,釋放他人,釋放自己,雖然痛苦有時仍會隱隱作痛,但若繼續活在怨恨與不饒恕中,才是更加痛苦﹗
鍾卉慈
這部電影印象深刻的人物是恭平醫生。他時常擺著一張嚴肅傳統家庭的長者會出現的撲克臉,喪子之痛加上和妻子兒女們情感疏離的結果,衍然就成了一位孤單的老人。最令他感到舒適自在的莫過於屬於他的洞那個小小的診間。
兒子女兒都只是站在門口與他對話,家人間站著的距離也代表著心的距離,所以當淳史這位沒有血緣的孫子,進入診間瀏覽時,還暗暗地替他擔心一番。沒想到老先生發現後,不但沒有責罵居然還露齒一笑,印象中這是他在片中出現的唯一笑容,(如果沒記錯的話),當他握住淳史的双手並叮嚀以後當個醫生時,頓時覺得在他安全的洞中隱藏的裏面,他就是一個慈祥的爺爺啊!
橫山家的兩老,顯於外的一個是擺撲克臉內心是偶有慈愛的先生,另一個是人前多禮親和力過人,內心卻懷著苦毒的利子,哪一位讓人有距離?哪一位好相處?真的可以好好思考一番。
片中,讓我為之鼻酸的一幕,是當父親邀良多看足球時,我想那是一位不擅於表達情感的父親對兒子發出的邀請,也是想要和兒子連結的方式。或許良多一直以來已經習慣了父親的疏離,以致他回答:再說吧!拒絕了父親邀請父子也就此天人永隔,讓老先生和看戲的我也不勝唏噓。
家庭是孕育愛的地方,也是一個會傷人的地方。我來自一個傷比愛還多的家庭,小時候喪父,後來隨著母親進入新的家庭,此時的我像淳史小男孩,喜歡不住的觀察四周。繼父的嚴肅冷漠活像個恭平醫生。直到自己結婚生子,其間的十年也經歷了先生外遇,利子的壓抑苦毒亦能體會。果真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啊!
謝謝啟鳳老師!第一支影片就帶來一連串的回顧與震撼,滋潤人的,必得滋潤。這兩個月的學習之旅,祈盼也是一場醫治之旅。
劉虹志
※這部電影中您最常看到的景物是什麼?請說說這個景物在哪幾場戲中出現?您覺得導演這樣安排的用意是什麼?
我對於掃完長子的墓回家的那段路印象很深刻。課堂上看第一次演到這條路,是利子和良多一家一起去掃長子的墓。在回去的路上,良多的妻子和繼孫小睦並肩行,利子則是和兒子良多在後面一齊走。這兩對母子間的對話很有趣,兩個男性在不同的年齡和母親對話,令人莞爾,不過從走位來看,也表現出新舊兩家庭還未完全結合。
第二次再走這條路時,是良多一家回鄉掃家族之墓時,良多一家四人並行。看來良多的新家庭已經完全走出過去的陰影,良多以父親的身份述說小黃蝶的故事時,回覆女兒說:我不記得從哪裡聽來的,輕描淡寫的就把上一代的仇恨止在自己的記憶裡了。真是不錯的新開始。
江耀國
※這部電影中您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誰?請說說他(她)有什麼特別的地方,讓您印象深刻?
《橫山家之味》電影中,許多角色都有很深的刻畫,若論到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我會覺得是老父親(醫生)這個角色。老父親代表了二次大戰前的傳統男性,也讓我聯想到我的祖父及父親。老醫生有個固定、格式化的人生觀 ─ 要從事有地位、令人尊敬的職業(如醫生),他自己做到了,也依此要求他的兒子們,一個嚴格而高度的「期待」。次子良多沒成為醫生,就成了父子間多年來相處的嚴重障礙;而長子卻因早逝,不必背負這個期待,父親對長子的回憶,也總是想起長子正面或美好的一面。
老醫生其實不懂什麼是真正的「愛」,他只是一味地守著他的人生觀,他覺得可以給兒子們最大的「愛」,就是讓他們成為醫生吧,即便是沒有血統關係的繼孫淳史,誤闖他的診間時,他也是如此說的。老醫生對於親情的愛,因年紀老邁,反而有更深的需求;但是他固定、格式化的性格,卻使他羞於表達、難以啟齒。
老醫生、兒子、繼孫三人到海邊散步,老醫生談起足球比賽,表達出想去看球賽的熱情,心中想要跟兒子去看球。然而兒子卻抓住這個機會,反將他一軍:「那你要跟誰去看足球賽?」老醫生防衛性很強地回答:「這個不重要。」過了一會兒,才說想跟繼孫去看,其實就是想跟兒子去看球啊!兒子仍然未軟心,答道:「那就再約吧!」果然在老醫生去世之前,他們從未成行。
※您覺得橫山家父子之間的溝通問題是如何發生的?如果是您,您會如何處理?
橫山家父子之間的溝通障礙,我覺得最大的問題在於,老醫生其實不懂什麼是真正的「愛」。更具體的說,他並不瞭解什麼是「自由」,他只能以「自己認為好」的方式去對待(愛)別人,而不是去明瞭、體會什麼是「別人覺得好」的方式或事情。一個個的枷鎖或綑綁,就一直往身上套。他的兒子必須認清這點而完全地寬恕他,並且不再被他動輒而起的言語刺激而惱怒,才有可能與他和諧相處。
鄭家瑜
謝謝啟鳳老師分享。完全破梗的手法,詳細的人物介紹、精美的PPT製作以及深入的問題設計,讓我收穫極多。我想這對父子之間的溝通產生困難,問題出在一連串的「期待」與「失落」之中。父親期待大兒子純平能繼承家業,而大兒子也一向努力符合父親的期待。在大兒子死後,這期待突然落空。面對這般的失落,父親心底覺得應該無人能代替,卻又一方面覺得希望有人來代替這個空缺的位置。從父親慫恿繼孫敦史念醫學這件事可看出,父親非常期望有人來繼承家業,來代替純平留下來的空缺。
另一方面,二兒子良多,一直期待父母親能夠更多關注他。但從小開始父母親的關注對象幾乎都是哥哥,良多的心中也充滿了失落。哥哥死後,良多依舊無法得到父母親的關注,因為死者哥哥仍是活在父母親的心中。良多無法取代哥哥的位置。從他在父親面親努力說謊也要證明:目前自己做的工作是「有價值、有未來性、被社會關注」的工作的這件事可以看出,良多希望得到父親的認同。
父親期待兒子的繼承家業,良多期待父親的關注與認同。父親與良多之間經常處於「期待與失落」的交錯中,這交錯讓父子的關係撕裂。然而,編劇讓這被撕裂的關係,有了轉圜的餘地。因著良多看到了父親在救護車旁無法做任何實際的救人行動、只能心急時,良太看到了父親的轉弱。一直以來非常強勢的父親,如今甚麼也不能做。因著看到父親的軟弱,良太的心軟化了,良太對於父親多了一些憐憫,這憐憫帶來了饒恕,饒恕帶來了關係的修復。隨著父親地位的愈低,父親與兒子的緊張關係也越解消。從不曾對兒子低頭的父親,在兒子要離去的當天,說:希望可以和孫子敦史一起看棒球。父親主動地低下腰,讓長久以來高高在上的父親的位置,可以低一些以更貼近良史。良史也看到了、感受到了。
編劇提供了我們一個極佳處理緊張、撕裂之父子關係的方法,那就是:放低自己的身段、讓對方看到自己的軟弱。因著柔軟,不再剛硬,許多緊張的關係都可以得到紓解;同時,因著自己的柔軟,也讓對方有幫助我們、幫補我們的機會。
雖然這是一齣日劇,箇中有著非常深刻的家庭、父子等問題,但我看到的是,如果我們願意承認我們的軟弱,讓耶穌基督來幫助我們,我們的人生就有轉圜的餘地。因耶穌基督是使軟弱者變剛強,叫低的升為高的神。
邱美榮
家家有個獨特的味道
中國有句古話說「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但看了這一齣電影後給了我ㄧ個想法,就是:「家家有個獨特的味道」。橫山家所展現出來的味道是專屬於橫山家的,或許有人看了電影之後覺得與自己家的某些部分很像,但仔細品嚐或分析之後仍然會發現完全不同。這是因為ㄧ個家所呈現的味道與它的組成、經歷、關係、互動、個性、性格、成員彼此的交互作用…等等有關,而每個家的組成、經歷…等互不相同,就形成了其獨特的味道。
我非常喜歡這部電影的配樂,清清淡淡、似乎不著痕跡地流過,淡出淡入,幾乎使人忽略它的存在。與這齣似乎在日常生活中的某天、在某個尋常家庭裡發生的故事搭配得恰到好處。導演非常細心地安排許多日常生活的細節,加上演員深刻而自然的演技,將這部影片表現得十分自然,彷彿發生在任何ㄧ個尋常家庭的某ㄧ天。尋常、平凡、自然、卻不枯燥、不乏味;相反地,它是十分有味道,而且愈嚼愈有味道。
導演很用心地經營許多細節,使得這齣似乎平常的家庭電影充滿豐富的味道。例如:小孩穿著大人的鞋子出去玩耍、屋外的花在微風下搖曳、孩子們伸手摘花、浴室剝落的磁磚、炸天婦羅的油爆、塞滿東西的冰箱與廚房、老父親的背影(或坐、或站、或走;或在玄關、或在問診間、或在路上、或在沙灘上;或搖扇、或拄杖、或說話…)、老母親的臉色變化…等等。
讓我不斷回味的是橫山家的良多這ㄧ代似乎刻意地想避開屬於橫山家的味道——避免與老醫生這一代相同或避免延續這味道,卻不知自己早已經習慣這味道、懷念這味道,甚至喜愛這味道、不知不覺已經延繼了這味道!例如:良多穿衣的風格幾乎是他父親的翻版、良多向自己的小女兒訴說著從母親聽來的「小黃蝶傳說」、良多最後向墓碑澆水時說的話、ㄧ家三代喜愛與懷念的玉米天婦羅…等。
電影裡面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良多的母親。ㄧ開始她就像ㄧ位普通的家庭主婦、為家人張羅ㄧ切的媽媽、奶奶,為了久違、難得回家的兒孫預備大家喜愛的食物。隨著電影劇情展開,慢慢發現她生命中許多的故事。在平鋪直敍、輕描淡寫的日常生活裡,ㄧ位有著各種婚姻與家庭溫馨小故事的尋常的家庭主婦,卻曾經歷過丈夫外遇背叛、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喪子之痛、多年忍氣吞聲的婚姻生活、十年間怨恨與折磨ㄧ個年輕人…等等深刻的心裡故事。當這些心裡的故事一段接ㄧ段出現的時候,使得原本像和緩水流的橫山家故事激起了ㄧ陣陣漣漪,好像加入了各種不同的調味ㄧ般。
劉秉怡
《横山家之味》的日文名稱是あるいても あるいても,意思是「走啊,走啊」!本片的靈魂人物利子,橫山家的母親,在家庭中舉足輕重卻又被貶抑的角色,她沒有醫生夫人的光環,彷彿只是一位死了長子的,沒有出過社會的家庭主婦。利子活在過往的傷痛之中,久久無法走出喪子的陰霾。日子一天一天的往前滑動,歲月一點一滴的消逝,橫山家長子的忌日,成為家族聚集的日子,新成員的加入(次子的新婚妻子與她及先夫所生的兒子),給與這個活在過往記憶中不得出的家庭一些小小的震盪,卻也搖動不了這對沈浸在傷痛之中的老醫生夫婦。一家人難得的聚集,就圍繞在餐桌邊,吃著母親的拿手家常小點,回憶過往的點點滴滴。然而閒話家常,始終圍繞在因救人自己卻溺斃的大哥以及父親感嘆衣缽因此後繼無人。二兒子(阿部寬所飾)從事古畫修復的工作,也可說是古畫的醫生,卻得不到父親的重視與讚賞。他修復了兒時的作文,卻修復不了父子之間的鴻溝。失業了,卻也沒有向家人告知的勇氣。
15年了,當年被救起的青少年已是青年人了,每年都因著利子特意的邀約,每年都前來祭弔。利子不甘願就此放了那使自己兒子喪命的青年人一馬,要他一輩子跟著她咀嚼刻骨銘心的傷痛。青年人一事無成,還在等待另一個新工作的機會,遭到橫山老醫生的俾倪。
晚餐時分,只剩下横山老夫婦及二兒子一家人享用豪華的鰻魚飯便當。席間,在家中頤指氣使的横山醫生,還揶愉自己的妻子是沒有出過社會的家庭主婦。一首懷念老歌,勾出了利子隱瞞了三十年的,親自發現丈夫偷情的過往,美味的便當,頓時令人食不知味。
利子,這個承載著許多過往傷痛這位家中的靈魂人物,是如何牽動家人間的情感呢。一個母親,一位妻子,是要如何面對家庭的變動,同時又要釋放或轉嫁一路走來所承接的生活上以及情感上的壓力?
這讓我想起兒時所學的一首詩歌,「向前走啊!努力向前走,一去不回頭。向前走啊!努力向前走,前進莫回頭。手扶著犁向後看的人,不配進神國。向前走啊!努力向前走,主就在前頭」歌詞言簡意賅,朗朗上口,小朋友很快的就能背了起來。出處是源自聖經路加福音9:62。雖然這段經文耶穌是要提醒所有想跟隨他的人,跟主走同樣的道路並不輕省。當自己「手還扶著犁」時,心目卻已經四處飄移,尋找種種理由,成為推拖自己傳上帝國福音之責任、不願全然順服的藉口。
但是人生的路何嘗不就是開始了就無法回頭。
利子因著與丈夫貌合神離的關係以及未走出喪子之痛,而失去了人生的方向,一生都在沈潛的傷痛中度過。然而人生就像電影名稱「あるいても あるいても」,沒有回頭的機會,就這樣一直一直地走下去。世代的傳承也是這樣一代一代地接續下去。我們是要原地踏步,抑或是揹起沈重的生命包袱,還是一路欣賞富變化的人生風景?片中出現的小黃蝶,彷彿要帶領利子殺出人生困境的重圍,是如此地不易與痛苦。
我們的人生方向是否已明確、聚焦,抑或是受到環境事件的影響就失去了方向感,還是不斷地舔拭自己的累累傷痕?不要忘記的是,生命的旅程一開始就無法停止,不能再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