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韻琳
電影《父女情》(Music Box,1989),飾演律師的潔西卡蘭芝,她要擔任父親的律師,因為父親多年後突然被告說他當年是匈牙利屠殺猶太人的第一號元兇。
幫父親作辯護律師,潔西卡蘭芝至少要面對兩重障礙,第一是二次大戰後的民主與共產極權世界的對立;第二是她對父親父女之愛的既定印象。
民主與共產極權世界的尖銳對立,非常快的就誘導潔西卡蘭芝,讓她堅信不移:是匈牙利共產社會對她父親的反共產主義展開報復,因而構陷父親。所以在法官面前質疑每一個證人,她都先提出合理的動機懷疑:他們是共產黨!
但更大的障礙是她對她父親的愛。父親在她心目中一直是個好人、是個愛家庭愛她的好父親。
她主動選擇了一切對她父親有利的資訊。
但最後她發現她父親果真是屠殺猶太人的元兇,她抱住她父親,問:「你對我們做了什麼?我們該怎麼辦?」她這句話背後,已意味她因著愛父親、相信父親、為父親辯護,她已經是共犯,她跟父親不可能切割。
僅管如此,最後她仍將父親有罪的證據寄出,這對她來說,是多大的掙扎!因為就算她再愛父親,但她身為律師,她還是得堅持正義!他父親濫殺凌虐猶太人,儘管過去多年,仍舊是需要被審判的罪!
《父女情》這部電影,在父女深摯情感,以及父女之間罪犯與律師的角色、情感衝突之外,最引人深思的就是兩極對立的政治情勢下,會帶給人的誤導。政治兩極對立,最容易讓人立即判斷出怎樣會是「政治正確」的立場,這導致潔西卡蘭芝的父親,可以輕而易舉的用「對方是共產黨,他們知道我反共,所以誣陷我。」這套說詞來製造煙霧彈,因為他知道一定管用。納粹的確反共,潔西卡蘭芝的父親身為納粹當然反共,但在左右極端對立的冷戰時代,反共就是民主的代名詞,共產極權才是大家的敵人。因此,來自「匈牙利共產極權國家」的舉證,「自由民主的美國」,怎會相信呢?
所以《父女情》這部電影,表面看來是糾舉納粹,實質上是將了「政治兩極對立」一軍。
的確,政治兩極對立所造成的「政治正確或不正確」,會使身在其情境中的人思維簡單化,因為他們面對的是「是非題」,只要想辦法找到「對」的一方、或用扣對方帽子的方式讓自己變成「對」的一方即可;這種思維跟納粹其實相距不遠。
而真正的民主,永遠是非常多選項的複選選擇題,其中還包含「以上皆是」「以上皆非」以及「拒絕選擇」的選項,它非常高難度,可能有導向虛無主義、相對主義、犬儒主義的文化情境,而眾多選項彼此之間的抵消制衡,也使決定、辦事速度變得很慢,但它的確是讓「人道主義」適合生長的土壤。
因此從某個角度來說,《父女情》於1989柏林圍牆倒塌、冷戰時代結束之際獲得柏林影展金熊獎,的確是饒富深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