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小憩 > 因失業激出的精神疾病——電影《職場殺手》
因失業激出的精神疾病——電影《職場殺手》
作者:陳韻琳

Costa-Gavras執導的電影《職場殺手》《Le Couperet》包裝了連續殺人案的驚悚過程,但其實描述失業中年男子達維爾的故事。他在造紙廠工作十五年後,因工廠遷廠到大陸,人工便宜,外加機器對人工的替代性,遭到裁員;以他這樣的年資,他要再找到同類型的工作,幾乎是完全不可能。

達維爾失業了三年,妻子為了家計,找一些零工來做,以貼補家用。

達維爾出現失業幾年後的男人,普遍出現的心理徵狀:因為男性自尊,而呈現出來的易怒、易疑,他非但不能體會妻子的善意體貼,反而經常對妻子生氣、懷疑妻子有外遇。

這種心理徵候慢慢轉移成精神官能症,他將挫折攻擊,轉移到其他跟他一樣在長年在造紙業工作、因裁員被迫離職、四處找造紙業工作的人身上。他心想:他們是我的競爭對手,只要我除掉他們,我就有機會找到工作。

透過這種精神官能症的過程,導演讓觀眾知道失業造成的家庭問題、個人生命的災難,實在無法僅只用失業率數據這幾個數字涵蓋。

達維爾找到這些競爭者的方式,是透過徵求人才的廣告,信函四面八方湧來,每一張履歷表,都是一個失業的故事。他為了暗殺,也不免跟他打算作掉的人談話,而那些談話內容,也暴露了一個又一個的悲劇故事。每一次他與他想殺的人深談,都發現,對方有跟他類似的處境、類似的心情,有人甚至比他還可憐——當這可憐人說出自己因為失業五年,妻子離開了他,他找到的西裝店店員,只是暫時性的工作,紙業是他的生涯,但不可能重返職場....——當這男人說到哭泣,終於使達維爾同情心大起,終止想殺他的念頭。

達維爾總相信,他做這一切是為了家庭,為了妻子孩子,但因為他專注於謀殺,每天都在失神恍惚,對妻子又常憤怒疑心,反而導致他們夫妻之間出現問題。妻子每一次陳述她感受到的夫妻距離,他都只感受到抱怨與不支持,而妻子也越來越覺得她好像活在監獄,她希望自由,不用動不動就擔心她在惹丈夫憤怒。

當婚姻出現危機,妻子央他去找心理諮商時,他也在心理醫師面前吶喊:「你們所說的『積極思考』全是垃圾,我要說的是,有人奪走我的工作、奪走我的生活。沒有工作,我還是什麼?現在大家都變成競爭者。」妻子答:「但你不是一個人,你還有我。」

達維爾繼續他的暗殺計畫,也繼續著心不在焉心神恍惚,夫妻關係持續惡化,最後造成兒子馬可的行為出軌,他偷盜被抓。達維爾夫妻去警察局時,為了探看兒子得填表格,警察又再問到達維爾:「你的工作是什麼?」達維爾說:「目前沒工作。」警察說:「那就填以前的。」這幾句對白,充分反應長期失業的男人,面對的社會壓力與自尊傷害是什麼。

達維爾基於自己一再犯案,因此對兒子馬可偷盜犯案,有非常機警的處理,他迅速果斷的挽救兒子,毀掉任何不利的證據,他強有力的保護了孩子,給孩子一個機會,他因此重新取得妻子與兒女的信任,兒子也保證他從此以後不會再犯案。

導演Costa-Gavras並不打算將這部電影歸類成警匪、懸疑片,他只想描述一個長期失業的中年男子,其精神耗損、與其對家庭造成的災難,因此他最後將結局設定為黑色喜劇——兒子悔過了,使達維爾想走出暗殺生活,回到光明。他能脫困,是因為那個失業五年、家庭徹底瓦解的男人終於不堪負荷心靈痛苦而自殺了,這自殺事件使警方懷疑這死者是兇手,達維爾因此能脫罪。

於是達維爾重返光明,但他仍得面對尋找工作的失業困境,只是,他至少及時保住了家庭,而他比某些人幸運的是,他的妻子一直在支持他。這是很多失業男人在失去工作時,同時失去的東西。

可是恰好因著男配角的自殺,讓我們得以窺視達維爾之外,更多中年長期失業男人的困境,他們在社會各個角落掙扎著,直到他自殺、或罹患精神疾病後,被揭露進媒體。

而整體社會,真的就只能束手無策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