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blue張達基
人間就是天堂
阿萊莎是極富理想的現實主義者,對人有著難以言喻的同情心、信任與寬容感,洋溢著天賦的悲憫心懷。每位他所遇見的有所需要的人們,這善良的青年隨時準備與他們同在,預備陪伴他們度過這擾人的一切,靜靜地等待人們的改變,不顫驚、不驚擾、也不責備所見所聞的一切惡事,因為他有著對人深刻的信賴,而尤其重要的是他心中存有對光明理想的極度渴慕,也深信這是人所同需的。
與曹西瑪長老的相遇,令阿萊莎的情感掀起極大的震撼,那是理想與現實的相遇,心靈渴求的典型如今出現在面前,在向真理尋索的遙遙長路上,如今出現了一位導師(是他所想像的理想)。
阿萊沙與曹西馬之關係,是一種愛的延續。想愛的阿萊沙,被曹西瑪長老更教以大愛:不要在修道院常住,要走入人群,哪裡有愛哪裡就有天堂。曹西馬告訴阿萊沙他自己的的哥哥在臨終前說的話:「所有人都是在其他眾人面前犯了過錯,只是人們不知道罷了。如果知道了,立刻就成為天堂了。」「地獄是什麼?地獄就是永遠不能再愛人了。」這深刻的描繪出天國的降臨並不是一個遙遠的幻想,當每個人除了自己的罪孽以外,還因著愛,願意替別人擔當錯,這就是天堂了。因著這樣的信念,曹西馬提到一個修士應該做的事是:看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作僕人的僕人,並且在愛罪人當中,更體會神的奧祕,他堅信這信仰可以救俄羅斯的人民。
曹西馬用這信念教導阿萊沙,阿萊沙照著行,儘管沒有在書中浩瀚偉大的讓我們看見拯救俄羅斯人民,但書中每一個人物都因阿萊沙這「配角」的環繞、愛、關懷、傾聽,而獲得苦難中的盼望與安慰。
整本小說中,只見阿萊沙奔走著,希望身邊的人的痛苦能減少,雖然他心裡惦記著長老即將病逝,卻聽從長老的吩咐去關心自己家人已及其他人所發生的事。
在阿萊沙的生命中,一方面面對自己父親一種毫無道德觀的生命,同時也面對著因著愛情受苦的哥哥-米卡、以及另一個無神論的哥哥-伊凡,再同時還陪著一群小孩,照顧貧窮人家小孩-伊留沙。他勇敢的與他們談話,在痛苦的人面前傾聽,只看見他對於任何一個人心中的掙扎,都是如此深刻的體會。其實阿萊沙在整本小說中並無偉大令人震憾的行動,他只是在每個人的故事中扮演一個誠實而善良的對話角色,你可以說他是主角,但卻似乎也是配角,這個配角介入了多人的生命,使這些生命因為他的善良而有所轉變。
小說中,阿萊沙也經歷過危機。
基於非理性的虔信與敬愛,阿萊沙相信曹西瑪長老這聖人,死後應當是會屍體不臭的。未料屍體立即腐臭,謠言紛紛。這在虔信的阿萊莎身上掀起一陣風暴,原本寧靜的心中現時充滿了痛苦、無助、令他割裂的傷痛。「他渴望的是公理,不是奇蹟....,結果不但曹西瑪長老沒有得到應有的名譽,反而竟被降扁了身份,而且受到了污辱....」這究竟是誰的旨意?是誰這樣判斷的?天道在那裡呢,為什麼在他最需要的時刻竟隱藏了起來?
這應彰顯出來的公理到哪兒去了?難道不是長老所表述的仁慈典範?種種的想法不可扼抑地打擊著他善良卻無設防的心靈,隨著風潮,「極度的社會不公義、凡人無法避免的罪行、及眾多解決不了的苦難」也在這年輕人的心中浮現,更加的傷痛無助。
心靈的破碎與理想的崩解伴隨而至令其莫可適從,不可抵禦的楚痛使得阿萊莎毫無心力抵抗一切,意識往深淵下墬掉落無以自拔,而這時適時的援助:被阿萊沙稱為適時的遞出一根蔥的援助,竟然是格魯申卡。
來自格魯申卡這樣一個令他害怕無法靠近的女人,遭人厭棄與罪惡相連的一個女人,竟有著同樣求善不得的悲傷,在驕衿傲慢的外表下,竟是包裹地緊密而深怕受傷的脆弱情感。阿萊莎萎靡欲閉的心扉被心底的同樣地情感所喚醒而再度活躍....,是的!連格魯申卡這被人鄙視的女子,都有其內在深處的無助與善良。他重新燃起對愛與善的信心。人類需要愛與被愛,那深怕被傷害與受痛苦的心,是因著渴求美善與義的靈魂卻不能滿足因而產生。
阿萊沙重新開始單純的信心與喜悅。這是一個單純面對自我的生命,一個因為愛而堅強的生命。
曹西馬與阿萊沙不是主角,但每一個主角都因他們或多或少、間接直接的獲致新生,於是在世間、卻是在天堂的感受,真真實實的發生。他用愛來與人們一同面對苦難,使人們從苦難中走入天堂,活出曹西瑪傳遞給他的愛之信念「生命就是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