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倩琪、王志明、陳秀娟、吳揚邦、范馨文
高倩琪
家庭是什麼味道?
我心目中的幸福家庭,就是一開家門就有滷肉的香味,或者綠豆湯、烤蛋糕的香味迎面而來,把剛放學的孩子引到廚房,然後吃著、喝著…報告著學校的點點滴滴…。
橫山家之味,是什麼樣的味道?
次子良多帶著新婚的妻子與繼子,回到橫山老家參加哥哥的祭日,從一團和氣的歡迎,吃團圓飯,分享往日的舊照片…。一個每年都要參與的活動,一個很平常的回鄉探訪,中間卻參雜著許多情感的糾結,導演藉著短短兩天一夜的停留與互動,讓大家思考: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不重要的?什麼是說出來的事?什麼是沒有說出來的事?把隱藏的情緒、隱藏的人性剖析得淋漓盡致~~。
重要VS不重要
★一個平常的家庭,一位任勞任怨的母親--利子,操持家務精明幹練,親手料理家人愛吃的獨創美味--炸玉米片,抓住每個人的胃,讓經濟支柱的一家之主,老醫生橫山恭平,即便再裝忙,再耍酷,也忍不住出來大快朵頤。
明明他是鄉里間人人敬重的老醫生,是家庭經濟的來源,他的決定,想必是被看重的,他的主導權想必是很強的。他的態勢一直高高在上,輕看妻子一生就是個家庭主婦,可是他的哀鳴:「你們為什麼一直說奶奶的家?」到底賺錢的重要還是持家的重要?
★良多打從一開始的近鄉情怯,看出他是多麼的交戰,對於自己沒有繼承父親的衣缽,注定成為父親永遠的遺憾,永遠的不滿意,覺得無能為力也忿忿不平。爸爸問:「工作夠吃飯嗎?」充滿了輕視…,雖然不滿意,但還是關心還是愛,這就是父親。回答:「夠養小孩和寡婦!」不被期待的憤怒,讓良多與父親之間隔了好遠的距離。
良多去浴室用冷水浸泡西瓜時,看到新裝置的手扶欄杆,意識到父母親畢竟是老了。祖孫三人去海邊散步,看到父親行走吃力,故意看手機等父親,並走在其後。到底自己被不公平的對待重要?還是親情重要?
★從小立志要當醫生的長子,在父母親的心中象徵著榮耀的盼望,但不幸地因為救人而溺斃,更增加了他的優秀。良多回家後要照一張全家福,母親把長子的遺照抱在胸前一起入鏡…。另外,利子說:「沒有比掃兒子的墓更悲慘的事」,言行中充滿了對長子的依戀與不捨。
父親因為良多沒有繼承父業,對良多有諸多的指責與不滿,良多按納不住心中的不平:「大哥要是還活著,也不見得有出息。」說出了一個沒人能反駁的事實。一直拿一個死去的人與活著的人相比較,有什麼意義?到底是活著的重要?還是死去的重要?
有聲VS無聲
這部片子中有許多沒有說出的東西,訴說著傳統、思念、角力、心機…非常值得玩味。
★由香里帶著沈重的伴手禮,良多一點都不幫忙拿的日本大男人情懷。
★小男孩淳史叫繼父「小良」,他保留「爸爸」的稱呼來捍衛父親。
在後院對著夜空:「秋天運動會,我會跑大隊接力,今天看到小黃蝶跟爸爸輕井澤那裡的一樣,長大後想跟爸爸當調音師,不然就當醫生…」透露出思念、傳承的盼望…,淳史,希望用繼承父業延長父親存在的連結,或者當醫生與爺爺連結。
★婆媳之間:明為送和服給媳婦,暗為左右他們生小孩。利子:「以前女人喝酒不能見杯底,現在的女人真好…」暗諷由香里沒有分寸。沒有幫淳平買睡衣。台面上是好奶奶,暗地有分別心。
★當然最經典,就是擺放許久的留聲機,播放利子買的唱片…,恭平在泡澡時問:「你何時買的唱片?」利子娓娓道來:「…我跟著你到那女人的樓下,樓上傳來你的歌聲…」
橫山恭平一直都是保有日本男人的高傲態度,唯有聽到這件事,露出了驚訝、被抓到的表情。也就是那一瞬間,或許15秒的羞愧,但利子卻可能背負了15年?20年先生外遇的難堪。
我在想利子是如何度過這樣的糾結、痛苦的年歲?他每次聽到那個唱片,他的心好像是黑膠唱片,被尖銳的唱針,一次又一次的刮出深深的紋路,而他的生命唱出的是什麼歌?是忍耐還是無奈?是怨恨還是仇恨?是認命還是對抗?聽到的是演歌「藍燈橫濱」,聽不到的是他心中的波濤洶湧。
復仇VS饒恕
★骯髒的白襪子,因為跪坐太久腳麻,使得臃腫的身體無法站穩,被救活的良雄說:「我除了健康之外,沒有什麼長處…」「我會連他的份一起活…」,任何人都感受到他的罪咎、緊張侷促、不知所措…,他每一年要到橫山家接受活下來的酷刑。
利子慣用禮貌的糖衣,親切的對良雄說:「明年再來看我們」,他揮舞著「母親」的大旗,進行沒有流血的殺戮。良多看不下去:「放過良雄,不要他再來了」,利子:「才十年就淡忘,太便宜他了!」「沒有人能怪罪是最痛苦的事。」
如同先生外遇一樣,利子慣用的模式,就是把自己關在仇恨的牢籠中,日以繼夜,夜以繼日的品味著、背負著失去兒子的痛苦,他的生命是隔絕的,他的生命非常不自由,他需要這樣才能生存下來嗎?
日本社會非常有禮貌,他們不習慣與人分享私事,導致利子的個性非常扭曲,其實,他可以有不同的選擇,不需要被自己困在情緒的愁城裡。如果他有可以說話的朋友,有支持團體,誠實面對自己的情緒,並且放開自己,也放開別人,他可以有不同的眼光,看到愛,看到希望,他的生命會很不一樣。他的溫和就再也不是裝飾的外衣。
結語
為什麼導演不解決恭平與利子之間的關係?為什麼良多與父親沒有和解?為什麼母親終究沒有坐到兒子的車去買東西?
其實,這就是真實的人生,是的,有些人一輩子都沒有辦法去解決衝突的關係,有些人一輩子都無法了解自己,如何去接納別人?
良多的生命好像他自己手中的玉米,被一顆一顆的撥下來,不再交在母親的手中,炸出母親的味道,而由他自己決定要要成為怎樣的橫山家之味。
王志明
※這部電影中你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誰?請說說他(她)有什麼特別的地方,讓你印象深刻?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長子純平與倖存者良雄。這兩個角色在這戲中就是路人甲乙的角色-戲分很少、且觀眾很難有深入的感受。雖是如此,他們兩個卻是橫山家很重要的「味道」。
橫山家家傳的味道來自利子的手藝,利子精湛的技術抓住家中每個人。不過,家傳味道即將隨著利子的年華而逝,因為沒有人可以繼承「媽媽」的味道。劇中觀眾總是不知道純平的樣貌,一個小而模糊的照片。它似乎表達著橫山家的成員們隨著時間漸漸忘記純平:他的事件、他的味道、甚至是他的面孔。當家中成員回溯過往時,可以看見有些事件是模糊不清的。純平就是家中即將消逝的味道:繼承的味道、倚靠的味道、美好的味道、盼望的味道。光陰漸漸消逝,樣子漸漸模糊,味道漸漸散去。
橫山家慢慢走向瓦解、分離:長子早逝、成員聚少離多、一家之主日暮西山。利子欲力挽狂瀾,冀望在晚年能夠享受「兒孫承歡膝下」。於是,每一年「利用」純平的忌日以及熟悉的家常好味道引燃成員對家的需要,目的是再次繫住將要斷裂的線。良雄是重口味的味道。對於利子及家庭一些成員來說,每次良雄的出現就是再次提醒成員們嚴重的失落,不管此味是辛辣還是苦澀,總是可以讓人一年流連於此。或許這是利子的心計,讓大家在見良雄時,都可以引起個別的心理反應:憤怒、仇恨、感嘆、悲憫、失望、悲憫、罪疚、愛憐…,不論針對良雄、純平、對自己或對其他成員,這些情緒感受都源自於同一個失落的事實。利子恰能使用此失落來綑住大家,使這個家庭能免於解體。良雄雖是每年的過客,卻能帶來一年之久的效力。他是令人流連的味道:失落的味道、傷心的味道、苦的味道。
每個家庭都有一個家傳的好味道,味道存入許多記憶。當人品嚐味道,記憶就再現。純平、良雄代表著兩種味道,這都是橫山家每年要品嚐的味道。
陳秀娟
這部藉著每年只有在大哥純平的忌日才會團聚的日子裡,在沁涼的麥茶、紅透的西瓜、母親絕手的好料理,一家人閒散地渡過看似平凡的日子。然而他們細細分享品嘗著的,卻是歡笑背後隱隱的哀傷,小心翼翼的對話又忍不住的爭執中,不經意觸動的回憶,以及深藏在彼此心中不曾說出口的秘密…。在這部電影中,有幾個人物印象深刻。
1、良多的父親與良多:
看到良多的父親與良多之間,因為良多優秀的哥哥為了奮勇救人而慘遭溺斃,良多又無法完成父親希望兒子成為醫生的期望,使得父子之間的關係緊張且疏離。這使人想到其實在社會上,很多家庭的父母,不就是期望孩子能照著父母的期待來選擇他們自己人生的道路,結果讓很多的孩子過得很不快樂。若孩子的志願,是與父母相吻合,孩子可以快樂的發展他們自己。但若孩子的志趣,與父母不符合的時候,即便孩子順從了父母,但有的卻毀了親子的關係,甚至有些孩子在他們達到父母的期望以後,卻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有很多不幸的事件,讓人不禁噓唏。所以在孩子們選擇他們人生的道路和方向的時候,做父母的就是從旁引導,尊重孩子們的志趣發展,讓他們可以自在的發展他們的天賦,走出他們屬於他們自己天空,而不是要把自己的期待和年輕未完成夢想,強加在孩子們的身上,不但會給他們很大的重擔,也破壞了親子的關係,更甚者或許會造成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
反思:我與親子間的關係?我是否讓我的孩子發揮他的天賦?還是要孩子滿足我的期待呢?
2、良多的母親:利子
母親利子勤儉持家,有一手的好廚藝,對老公外遇忍隱30多年,這不知這30多年來,她是怎麼渡過的?她是怎麼在這樣的情況下,去經營她的婚姻生活?從她與良多、良多的妻子、先生,以及被長子救起的良雄等人的對話中,處處可以感受到她是心機多重的人啊!在這麼重的心機背後,可以看到她的內心受的傷有多深。若沒有老公的背叛,在喪失自己長子的時候,有人曾經幫助她,陪伴她走出傷痛,也許她今天不會有這麼重的心機。她也不會放不下對良雄的恨意,可以放手不要強加愧疚感在良雄的身上。因此要學習饒恕別人,其實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心裡的傷痛沒有被處理,要人去饒恕他人,談何容易啊!只有人的心被愛過、同理過、醫治過,心靈重新恢復以後,才能放下仇恨,真的可以饒恕人。
反思:我面對一個心機很重的人,我要怎麼與他互動?要怎麼去了解他?進而可以有效的幫助與陪伴?反觀自己,我是否又是一個有心機的人呢?
3、良多:
一直以來,因為父母偏愛優秀但卻因奮勇救人而溺斃的哥哥,自覺受到忽略,但內心也期望得到父母的注意和肯定。現在也會有很多的人,從小因為不曾得到父母的賞識與肯定,使得他們有了很高的學歷與成就後,他們仍然認定自己是失敗的,終其一生就是希望自己的成就能換得父母的肯定,過得好辛苦,這些也都是給身為父母親的一個提醒。再者即便良多的父母偏愛良多的哥哥,但是在怎麼樣,畢竟良多孩是自己的孩子,在良多的父母來日不多的時候,期望良多可以多多回家探望父母,可是良多卻沒有這麼做,他再也沒有機會和父親一起去看球賽,沒有機會讓母親可以坐他的車。也許我們會有和我們的長輩不和之處,但當他們年紀越來越大的時候,還是要趁著父母還在的時候,陪伴他們吧!好讓自己不會有遺憾。
反思:不論我的孩子表現得是否如我的願,我有否在他們表現優秀之處,多多給予大大的鼓勵和肯定呢?另外我有否多趁著還健在的長輩們,願意花時間常常去探望他們呢?
吳揚邦
什麼是家?吃玉米餅的當下,母親回憶著一家人去偷竊隔壁所種植玉米的往事,你一語我一言地回憶著,最後大夥笑成一團的樣子在腦海中蕩漾著。那當下,讓人深深地感受到,過往的記憶彷若是一個無形的屏障,隔開了當時不再現場的其他人。是啊!所謂的屏障,便是許許多多關於家的共同記憶,記憶裡的人與記憶外的人所擁有的悸動絕非相同,所以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區隔的效用。也因為那樣的區隔,對於圈子裡的人來說,反而形成了極大的向心力。而這不也回應了上述所提,關於家精彩的其實是共同生活的印記。什麼是家?家是共同記憶的屏障,是無可切割的過往。
什麼是家?當良多準備要洗澡時,其母親表示得要和妻子與前夫的兒子一塊洗時,腦海裡不由得浮現出許多日本電影中總會帶到父子共浴的畫面。也許對他們的文化來說,那樣的過程是一種身體的熟悉,那樣的過程是一種彼此坦露的親近,而那樣的熟悉與親近更是一種關係的界定。因為父子,所以能夠如此,因為父子,所以理當如此。在家的印象裡,那共浴的畫面,或許單純,卻訴說著一種幸福的親近之感。可不是嗎?在熱氣氤氳的氛圍裡,慢慢地放鬆自己,即便身旁有人,但因有了家所賦予的關係,這會兒仍能找到自在。什麼是家,在親密裡找到自我悠遊的位置,也許是在這畫面中最大的體悟。
什麼是家?掃墓時良多的母親訴說著關於黃斑蝶的故事,即便讓人莞爾卻仍動人。雖然當時良多的母親說得真誠,但良多當時仍微微顯露出不以為然的反應。沒想到,劇末當良多的父母過世了,良多帶著子女掃墓時,再次望見了黃斑蝶,其便自然地說出口,那從母親口中聽見的故事。口傳的故事,反而讓人有種無可遺忘的情感,因為那不單僅有故事本身的精彩,連故事訴說時的場景、母親的表情都一股腦兒地被記下來。至此,故事不只是故事,那是關於家的秘密心事,那更是一代傳承一帶的延續。
一如當大夥翻著老照片時,不經意找到良多小時後的作文,其寫著未來想要跟父親一般擔任醫生之職。還有良多的繼子悄悄地對著庭院傾吐,其想跟親生父親一般當個調音師,如果無法如願其也想要當醫生。關於工作上的想望與仿效,往往來自於親密感所衍生的共同性需要。子執輩渴望與父執輩有更多的關連性,加上小時成長過程裡,父親工作角色在心頭所留下的印記,遂使得那樣的延續性在不知不覺中悄悄地發生。什麼是家?或許在傳承的氛圍裡,嗅著了那關於一代接著一代所衍生獨有的延續性。
什麼是家?在父母之愛裡,孩子渴望被疼愛的想望與其所衍生的競爭性,總讓人難忘。一如巢中的幼鳥,每每父母刁著食物回籠,總是爭先恐後地張著大嘴,希望自己是被寵愛的那一位。電影中因為良多哥哥傑出的表現,贏得了父母絕大多數的關愛,使得良多與其姊姊心中總不免帶有失落,甚而轉換成隱隱的憤怒。因為渴望,所以家裡總不免衍生許多的爭執。也因為在乎,所以有時關係的拿捏與相處的過程反而變得扭捏不安。甚至因為在乎,反而呈現出不同於平時的態度與心境。
劇中描述著良多的哥哥在十幾年前為了要救一位溺水的人,反而自己遭到溺斃。那樣的痛,深深地打擊著兩位老人家。當良多的母親談及其每年的忌日都要邀請那位被救者到家裡來,讓其反覆受到折磨,讓其無法輕易忘記被救之後的代價,那樣的眼神迥異於原本的良善,那樣的態度也不同於先前的親近。因為在乎,所以心裡的痛,深刻而強烈,甚至無所頓逃。一如當良多的母親播放著象徵記憶裡被背叛的歌曲時,心中百感交集的滋味。什麼是家?當關係裡滿是在乎,那麼每個關係的變化所帶來的衝擊往往無以復加,其所衍生的情緒更是波濤洶湧。
什麼是家?劇中良多的父親邀請良多帶著兒子一同去看足球賽,其隨口應允,可是卻沒能實踐之時,其所造成的懊悔讓人心疼。細究那樣的過程,也許因為關係的熟稔,也許因為相信彼此有許許多多相處的機會,於是乎往往容易隨口說出一些約定,更容易因為親密反而常常被忽略。內心總想著,以後還有很多機會;內心總以為,因為那份親密所以對方不會在乎與生氣。但是,其卻不知每次的「以後」,每次的「不在乎」,卻可能帶來莫大的遺憾。
「一些隨口說出的約定還來不及實現,一些胸口小小的悸動被淡淡地忽略,人生,為何總有太多遲了一步的遺憾…」是啊!「改天」、「找一天」那往往充斥於家中的對談之中,那雖是約定,但那卻是沒有確定的約定。也因此,往往容易被忽略、往往容易被遺漏。最親近的人,卻在人與人關係的經營上,常常被擺放到最末端的位置。不是不在乎,而是總以為對方會包容與體諒,而是總相信往後還有許許多多的時間可以去彌補,可以去完成。可是卻往往掉入了時間的陷阱裡,徒留許許多多的遺憾。什麼是家?那隨口的承諾與忽略,道盡了關係的親密與信任,卻也訴說著因為熟稔所造就的輕忽,還有那背後所以為包容的應該。
什麼是家之味,也許在那平凡與貼近裡更需要用心去體會與感受,而非在理所當然的想法裡輕忽。甚至末了淪為在失去的景況裡,無限的悼念與懊悔。
范馨文
橫山家之味 ~ Still Walking
《橫山家之味》,故事雖然是再平凡不過的家人相處,但是卻能帶出深刻的心靈觸動。家有甚麼味道?這個純樸小鎮上應該是受人敬重甚至羨慕的醫生家庭,是甚麼讓家人表面互動的背後,有著眾味雜陳,說不清的心情故事?
苦
難得與家人團聚應該是可以重溫舊夢的歡樂時光,但失業的良多帶著妻子和「拖油瓶」淳史,卻想早早結束這一趟返鄉之旅。回家後父子之間幾次的對話,感受不到父親恭平對良多的肯定與支持,苦於怕達不到父親的期望,苦於不想面對父親把自己和已逝大哥做比較,良多謊稱自己工作順利,並想盡快逃離這個家。每個人的自我形象和價值,到底是建立在甚麼基礎上?不甘願優秀的兒子純平因救人溺斃英年早逝,媽媽利子每年邀請被救者良雄於純平忌日回橫山家,用愧疚感折磨不知所措的良雄,利子表面的殷勤接待,卻隱藏著報復的苦毒,遺憾懊惱優秀兒子的生命,怎麼會換來一個這麼不成材的傢伙,不放過別人也不放過自己的恭平和利子,苦於走不出這個永遠的失落。
酸
自我形象長期貶抑的良多好像一直努力確認自己在家中的位置:澄清「不用再去蔬菜店買玉米了」是自己不是大哥的點子.....醫生也沒什麼了不起,自己從事的繪畫修復師,目前工作競爭激烈....雖然父母的嘮叨應是出於關愛,但不當的期待與表達,讓在這個世界上已經消失的純平竟成了良多隱藏的勁敵!看來懂事溫婉的由香里,嫉妒利子為良多準備睡袍但沒為淳史準備而不悅,希望能被橫山家接納的壓力,讓由香里敏銳地評估自己和孩子在婆婆心目中的份量。我們生命中是不是也存在著莫明的假想敵,也許人與人之間真誠的信任與了解,才能使這酸化人心的假想敵消失!
辣
恭平說帶著孩子的女人不易再婚,當談到良多目前的生計問題,良多帶刺的回答「可以養活帶著孩子的寡婦」來表達自己的不滿。被橫山家兩老視為活著也沒甚麼用的良雄拜訪過後,恭平和利子不但不平的情緒逐漸出現,恭平連帶批評良多的職業,良多認為努力工作的人的一生不應該做比較,語重心長,一針見血的反嗆父親:「哥哥現在要是還活著,不知道會選擇做甚麼....人這一輩子,誰都不知道會發生甚麼事 ...」家可以是最溫暖甜蜜的地方,也可以是血淋淋最傷人的戰場,會傷得這麼深,可能出於太在乎彼此,但愛之深,必要責之切嗎?
甜
當家人一起剝玉米粒,還有所有人都笑著一起吃香噴噴的玉米天婦羅,家人總是有可以共同享有的美好回憶。良多在浴室注意到剝落的磁磚,也試試安全把手,利子關心良多的牙齒,也驕傲說他從小有一雙巧手,家人能看見彼此細微的需要那麼自然而然。在家裡不是關鍵人物的長女千波,平日不注重廚藝,仍然熱情和利子討論料理,只為了想媽媽應該喜歡聊這樣的話題,常常扮演家人互動潤滑劑的她,甚至在構想是不是改建老宅好跟父母親比鄰而居可以就近照顧,可惜女兒的貼心用心在重男輕女的觀念下,顯得微不足道。人有時會緊抓著自以為最合適自己的東西,卻對身邊垂手可得的幸福視而不見。
逝者已矣,來者可追
恭平每天在小鎮散步與鄰居寒暄,家門口豎立的招牌,和鼓勵淳史以後當醫生,都代表他緬懷過去的輝煌,停滯在他所熟知的人生劇本。長子純平出事當天出門的情景在利子的腦海中是抹不去的印記,連現在全家福也要帶著純平的遺像一起拍照,已逝的親人,對生者來說,會是單純的思念,還是會成為生命受困的原因?良多小時候的作文,嚮往哥哥和自己都能和爸爸一樣當醫生,但如他所說,人生不見得會如我們所預期的那樣展開,小時候的夢想,只能珍惜成為美好的回憶。
《橫山家之味》英文片名為「Still Walking」,家就是這麼有味道的地方,有著血濃於水特有的期待,但不管發生甚麼事,該過去的就要讓它過去,時間不會停留,人生還是要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