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小憩 > 【奇士勞斯基】 綜論:沈默的生命見證人
【奇士勞斯基】 綜論:沈默的生命見證人
作者:劉鎮歐

奇士勞斯基的《十誡》影片是擷取聖經倫理道德誡律──十誡──的精神,拍攝十部描述關於十到二十位一系列都會男女的故事,他們各自面對生活中道德與倫理抉擇的困境。

每部電視劇情短片所討論的道德議題,並不是直接引自聖經十誡中的某一條誡律;相反地,他卻將十誡教義重新詮釋,或是根本的偏離,以背道而馳的辯証態度,反映出將十誡教條化的荒謬性,逼使觀眾思考它的真義。

《十誡》的每一誡影片都是各自可以成為獨立的單元,而導演奇士勞斯基也動用了不同的演員和攝影師,來賦予此一系列不同的情感、風格、與視野;不過,各誡影片中也有一些相同的基調,例如單調的色彩、同一樣式的房屋、以及一位神秘的年輕男子;他幾乎貫穿《十誡》裡所有的故事,無所不在地見證每一樁事件的發生。

這個神秘人物曾引起各界人士的揣測,他到底是誰?代表命運之神?天使?上帝?還是奇士勞斯基自己本人?本文嚐試就此一問題深入的探討。

在劇本中稱為「年輕人」的神祕男子,並非一開始編寫劇本時就已存在;而是奇士勞斯基採納文學指導魏台克.贊拉夫斯基(Witek Zalewski)的建議修改而成的。

贊拉夫斯基一直覺得《十誡》劇本缺少些東西,在與奇士勞斯基不斷的討論過程中,談論到關於波蘭作家威漢.麥克(Wilhelm Mach)有次發現連導演自身都未注意到畫面中黑衣男子的一個小故事,因而激發奇士勞斯基的創作靈感(註一);猛然發現《十誡》缺少一種神祕的元素,那是生命難以捉摸與不可解的事物;尤其是探討富有宗教意涵的倫理抉擇困境影片,更是不可或缺的。

然而,這位神祕的事件目擊證人在影片中所引發的作用,奇士勞斯基曾如是說道:「他對情節沒什麼影響;但當他出現時,會引導劇中人物,讓他們對自己提出問題。我引用一些看似無意義的事物,讓它產生疑問;這不是我對電影的概念,而是我對生命抱持的理念。」(註二)

而這個「生命的理念」在《第八誡》影片中,透過倫理學教授蘇菲亞之口,曾隱約道出是“住在我們內心之人”;並且,說道:「我不用“上帝”這個字眼,你也不需要用字句來肯定。人類是自由的,可以自由地抉擇;若是他喜歡的話,亦可以背棄上帝。」

此外,綜觀《十誡》影片,這位神祕人物除了《第七誡》(拍他的感覺不對)和《第十誡》(是部黑色幽默片)沒有出現外,他在各誡影片出現的次數和面目表情亦稍有不同:

《第二誡》和《第八誡》是作為一位面色漠然的旁觀者,各出現一次;《第三誡》、《第四誡》、《第五誡》、《第六誡》和《第九誡》是作為一位事件抉擇的見証人,有時略帶狐疑與憂慮的表情,除《第四誡》出現二次之外,其餘都出現一次;在《第一誡》中神祕人物的角色最為特別,總共出現了四次,都是在小孩保沃和父親克里斯多夫生命的關卡出現,面容哀戚且流下眼淚,成為保沃生命失喪的哀悼者。

所以,綜合以上所述,以及奇士勞斯基自身對「舊約上帝」的認知(參見〈奇士勞斯基語粹〉一文),可以發現到這位沈默的生命見証人,應是奇士勞斯基心中「不說話的上帝」:祂神祕不可解,且住在我們心中,不干涉我們的決定,但要為自己的決定負上全責。


註釋:
註一、Danusia Stok編,唐嘉慧譯,《奇士勞斯基論奇士勞斯基》,台北:遠流,1995,頁208-209。
註二、朱淑卿和林玉芬著,〈見證十誡〉,影響11期,199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