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韻琳
伯格曼的電影《魔術師》又名「臉」,face,與faith同音。光看電影名字,已經看到這部電影想要探究的主題──信仰問題。魔術師的face,是一個暗喻,因為當魔術師將其偽裝的鬍子、眉毛、假髮等全數拿掉,他就從一個擁有超能力的人,變成一個江湖術士;魔術師的faith,也是一個暗喻,因為當魔術師自己都不相信神蹟奇事的可能,魔術就只剩下騙局。
這部片子緊跟伯格曼導的《第七封印》之後,基本上是延續著《第七封印》的思想。他將《第七封印》中的戲子演員單獨挑出繼續詮釋,在《第七封印》中那篤信神蹟、隨處看見異象的單純信仰者不再,戲子演員一變而為專門假扮「會魔法奇事」的魔術師,但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已不再等候彌賽亞、不再相信神蹟,他們只冀望一次又一次的賺錢演出的機會;而《第七封印》中尚苦苦追尋信仰的騎士,在《魔術師》一片中已不再存在了。
《魔術師》的故事是說,一個魔術師團,連魔術師本人都知道所有他實驗的超能力全數失敗,現今表演的魔術不是超能力,而是機巧開關,但是,他們沿途用機巧開關表演魔術,奇怪的是,卻還是有人會相信這世界上的確有魔術,這些願意相信的人,都是在某種程度上顯得軟弱無見識的,甚至,還會有人想依賴魔術師解決他們內心深處真正的心靈痛苦,這種依賴,使魔術師偶而會出現欺騙別人的自責。
終於有一天,魔術與科學相遇了。
在一城鎮上,一個科學家醫生決心檢驗魔術團,他宣告這是一場較勁,他要看魔術與科學,最後究竟是誰勝利。科學家說:「神蹟是人自己說的,上帝根本沈默無語。」當科學家看到魔術師的妻子明明不相信魔術,卻因深愛魔術師,跟他浪跡天涯,便說:「所有的人中,只有妳是認真的。」
魔術師團企圖用機巧戰勝科學,他們利用路上撿到的瀕死而後死去的演員的屍體,欺詐成魔術師本人死去,然後真的魔術師偽裝鬼魂嚇醫生。儘管在這裡對科學家略有嘲諷──因他眼鏡一掉,就什麼都看不見....但最後還是科學家獲勝,他說:「你們除了讓我感到死的恐怖,其他的什麼都沒有。」
最後他們被趕走,魔術師拆除所有臉上的偽裝,變成可憐的江湖郎中,竟然還向曾期待他能透過超能力安慰受苦心靈的女主人要錢。
魔術師眉毛鬍子都是假的,啞巴也是裝的。科學家醫生調侃諷刺他:「我還是喜歡你的假臉。」(因為真實面目更不堪,像騙子。)
最後魔術團被瑞典皇家邀請去娛樂貴族,成為被貴族肯定的娛樂團,他們終於得到他們想望的賺錢機會。
《魔術師》這部電影因為與《第七封印》拍攝時間相隔不久,因此敘事結構、鏡頭處理都很相類,人物也像《第七封印》一般有象徵性。
廚房裡的女僕就分成三種類型。一個相信愛情魔法、而後真的得到愛情;一個根本不相信愛情魔法,但她主動爭取愛情;一個則因相信而有罪惡感,因她深覺相信魔術是對靈魂的出賣。
軍官也如此分類,有藉愛情魔法為理由、去追逐愛情,實則只要愛情不相信魔術的;還有一個軍官因被瀕死演員突然出現搶酒嚇到,以為真的有鬼魂,於是第二天竟能被催眠成功。(他就變成最具爭議的點,是超能力應驗?還是他根本就是自我催眠?)
魔術團路上撿到的瀕死演員,除了其死後屍身被魔術師運用來跟科學較勁外,可以說他的角色是一個未完成式,他所說的話,都成為後續伯格曼電影主題的預告,我們甚至可以看到伯格曼最後一步電影《芬妮與亞歷山大》的先聲。
演員說:「我死前想把一切看清楚,結果除了恐懼,對死仍是一無所知。」臨死前他說:「我將要扮演幽靈....。神拋棄我們,人正一步步走向黑暗,這才是唯一的真實。」
伯格曼是個善於自省的導演,電影成為一座戲臺,透過劇本鋪陳出他自己的生涯,他毫不遮掩的坦承他每一個生命困境,這些生命困境結構出他所拍的的電影的分期,每一電影分期,他都有用馬戲班、戲子、演員來作為「藝術家」的象徵的片子。其實,它們都是導演伯格曼的自我反省。
所以他早期對愛與婚姻的無力與自責,便拍下以馬戲班為背景的《裸夜》,中期的宗教探索,拍下以馬戲班為背景的《第七封印》、《魔術師》,他的反省藝術時期,則有以演員為背景的《假面》、以會馬戲的猶太人為背景的《蛇蛋》,最後一部息影之作《芬妮與亞歷山大》,更是道道地地的演員家族。當然,在其他片子中,伯格曼也有以其他型態如文學等藝術家,作為自我形象的指涉。
這些戲子演員藝術家們,多半都是無力充滿羞恥感的,這絕對跟伯格曼自我反省、自我要求的個性特質有關,正因為他對自身設定的標準過高,所以才湧現這麼多的蒼白無力與羞愧之感。
所以《魔術師》中,魔術團吃飯地點是在廚房,顯明他們在一般人眼中的微不足道,至於被皇家貴族請去娛樂,更強烈暗示著羞恥卑下感。直到伯格曼息影之作《芬妮與亞歷山大》中,這種羞恥感才徹底翻轉。演員家族說:「我們深愛著這個戲臺上的小世界。演員帶給世界歡愉,我們不需因此感到羞恥,因為世界上充滿了苦難。」
從《裸夜》、《第七封印》、《魔術師》、《假面》、《蛇蛋》、《芬妮與亞歷山大》,我們可以說,繼愛與婚姻之無力之後,《第七封印》到《魔術師》,是伯格曼系列電影母題────從苦難中的上帝沈默、轉向無神論、而後只處理人與人的疏離、最終演員成為人間歡愉力量的重要關鍵轉折點。